• <button id="8fxlw"><object id="8fxlw"></object></button>

    1. 英報:中國教育模式壓力大 學生瀕臨病態

      時間:2013年12月07日信息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 收藏此文 字體: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道 外媒稱,上海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考試結果中名列第一,這讓其他國家決心汲取其成功經驗。但是,中國的教育體制因為過于注重機械學習而在國內受到家長、學生和政府官員的批評。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3日指出,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年齡有低幼化趨勢,以避開他們或家長認為的國內的二流教育。
      十年來,出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增加兩倍以上,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這是明顯的用腳投票,表明人們對國內的教育質量缺乏信任。
      教育專家批評高考過于重視機械學習,而且所學內容往往落后于時代。
      報道稱,但即便在中小學層次,北京也開始試圖改革教育體制,從以死記硬背為基礎轉向培養想像力和創新:中國正設法把經濟的基礎從廉價生產轉向發明創造。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就算外國人起初可能被上海學生在PISA考試中的優異表現所震驚,進一步考察后他們對上海的教育模式可能就沒那么感興趣了。“我們自己人都不喜歡這種模式,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本國教育體制存在的種種缺陷。”
      PISA考官堅持說,他們的考試考查全面知識和對概念的理解,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的知識。但是,熊丙奇懷疑不同的教學方法之間沒有可比性,尤其是在中國孩子比歐洲孩子學習強度大很多的情況下:中國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常常達到12小時。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2月3日稱,日前公布的PISA考試結果顯示,中國可能拿出讓英國教育官員尷尬的讀寫成績和數學分數。但是,中國的孩子和家長知道,這一切都付出了可怕的代價。
      全國各地的家長都說,孩子受到的壓力已經達到超強限度,瀕臨病態。
      報道稱,青少年自殺越來越成為中國恐怖教育體制和家長雄心抱負的代價。一個深秋的晚上,“小粽子”從學?;氐郊?。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寫作業,而是坐電梯來到17樓,爬到房頂,跳了下去。
      報道指出,中國經濟在發展,但還沒發展到創造出足夠多的能讓雄心勃勃的家長們為子女設想的滿意工作。他們唯一合理的反應就是給孩子更大壓力。另外還存在一種擔心:中國可能幾十年都無法建立可靠的社會保障機制。因此,家長都把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視為醫療、養老和舒適生活的長遠保障。
      一位家長說:“如果我的孩子每天晚上比鄰居家的孩子少做20分鐘作業,那么夢想就會離我們遠那么一點兒。”把這種恐懼植入中國無數家庭的腦海,一場教育的軍備競賽由此產生,而中學生就是其中的步兵。
      報道指出,中國中小學體系的現實常常被國際比較中的數字扭曲。中國學生在計算和讀寫方面顯得出類拔萃。這種死記硬背式學習的更好版本(在日本、新加坡和韓國)得到西方政客的公開吹捧。然而,其他一些數字卻講述了不那么快樂的故事。英國學者最近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中國兒童因為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患有心理問題。他們常常得到家人的溺愛,卻背負著前所未有的期望的重壓。
      北京教育部門的官員承認,中國已經到達這樣的程度,老師的一句責備就足以讓像“小粽子”這樣的12歲少年陷入最黑暗的絕望。
      (作者:佚名 編輯:成人高考)

      網友評論

       以下是對 [英報:中國教育模式壓力大 學生瀕臨病態] 的評論,總共:0條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