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8fxlw"><object id="8fxlw"></object></button>

    1. 玉龍樂魂 飄香人間——父親禾雨與麗江

      時間:2016年06月29日信息來源:不詳 點擊: 收藏此文 字體:

       

          家喻戶曉的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在神州大地長唱不衰,它的作者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教育家禾雨先生生前是我校(麗江師范學校)音樂教師。他的一生是為人民教育事業、為祖國的民族音樂事業執著追求、不懈奮斗的一生,他不僅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歌曲,還培養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人才,桃李滿天下。

          禾雨先生的女兒段瓊、女婿胡繼惠也是我校退休教師,他們一家為麗江師專教育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队颀垬坊?飄香人間》就是段老師、胡老師對父親禾雨的一些回憶,經他們允許,把這篇文章轉載于此,以饗讀者。


      著名音樂教育家、我校優秀教師禾雨

       

      玉龍樂魂  飄香人間

      ——父親禾雨與麗江

      段瓊  胡繼惠

       

      火把節前夕,我們一家人在黑龍潭邊酒樓聚餐。席間,忽見一文藝界朋友帶了一群人上樓,有男有女。文友見了我們,就過來打招呼,然后向我們介紹,說這些人是中央電視臺保護民間文化項目的,專門下來準備去拍攝我們家鄉他留山的“粑粑節”活動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同胞的火把節,同時也是永勝他留人的粑粑節,很是隆重熱烈。我們熱情地歡迎他們,感謝他們不辭辛苦,千里迢迢來到我們遙遠邊地,采訪、宣傳我們的家鄉。這時,朋友又向那位為首的中年漢子介紹起我們,說:“這是麗江著名音樂家禾雨先生的女兒、女婿?!币娔菨h子有些迷愣,朋友又說:“就是《北京有個金太陽》的作者禾雨老先生?!边@一下,那個白凈國字臉、氣度不凡的中年人立時露出了驚訝的神色,說:“??!禾雨是麗江人?……他還好嗎?”我們告訴他,父親逝世十多年了。那位央視新朋友顯得有些遺憾,說:“要是還活著,我們趁這次機會就正好可以采訪禾雨先生一次了……”

      仔細想來,一個馳名海內外的音樂家,竟然一直“蝸居”在西南邊陲麗江這么一個偏僻的角落里,確實令人驚訝和感慨。無怪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個姓繆的云南記者來過麗江,發現了禾雨,一時如獲至寶,就寫了一篇通訊特寫,標題就是《<北京有個金太陽>的作者還活著!》,文章告訴全國大眾,一度唱響全國的名歌《北京有個金太陽》,其作者禾雨先生還活著,他就住在云南,住在麗江!文章引起全國反響,得到很多報刊轉載,由此引來眾多媒體的跟蹤采訪和報道。北京、上海、湖南……連連驚呼:“《北京有個金太陽》的作者在云南!”“在麗江!”

      要知道,那時的麗江遠非今日這般聞名遐邇,它還是一個藏在深山無人問津的西南邊陲一個偏僻閉塞的旮旯,全城僅有一條街,到省城昆明要坐三天的車,搖搖晃晃,一路風塵……

      這一年,禾雨先生的老友、《唱支山歌給黨聽》的作曲家朱踐耳聞訊,專程從上海趕來麗江看望老友。兩人都是全國著名的音樂家,有著幾十年的交情了,神韻相通,命運相同。在文革初期,兩人都曾被打為“反動學術權威”受到沖擊,但不久就分別因為自己的代表作《北京有個金太陽》和《唱支山歌給黨聽》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再次播出,風靡全國,而使造反派無可奈何。這是1984年,祖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文藝的春天,這是兩位全國著名的音樂家的一次重要相聚。這次相聚,兩人合作了一首名為《山歌》的獨唱歌曲,就以邊地麗江作背景,優美抒情,自由豪放。禾雨作詞,踐耳譜曲,歌詞寫道:

       

      依哦啊——

      春風吹遍玉龍山,羊群如云花似海。

      心中快樂裝不下,化作歌聲飛出來!

       

      老將聯手,出手不凡。這首《納西山歌》以其輕巧靈動的音樂翅膀,飛進了北京的舞臺,飛進了中央電視臺的銀屏……又讓人們見識了著名音樂家的魅力,也告訴世人,這些音樂前輩歷盡劫難還活著,依然具有非凡的創造力!


      到了1993年,那年中國大地上出現了“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的熱潮,詩書影像應有盡有,父親禾雨先生的《北京有個金太陽》,被選錄進各種版本的音像磁帶。我們收集了許多含有父親這首歌的磁帶和音碟,有的音碟就以《北京有個金太陽》命名。記得其中錄制最精致、規格最高的是一盤《二胡琴典》,由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珠影白天鵝音像公司出版發行,介紹詞中說:“匯集中國音樂經典之作,云集國內眾多演奏家的演奏風格,組成中國的經典旋律,聲若天籟,動人心弦……”琴典所選的經典音樂有11首,包括《二泉映月》《賽馬》《春江花月夜》《江河水》《空山鳥語》《良宵》《月夜》等經典名曲,父親禾雨創作的《北京有個金太陽》名列第五首。

      這股采訪禾雨的熱流,一直持續到禾雨先生逝世的前一年,達到高潮。1999年秋季,上海電視臺專門派出攝制組,趕到遙遠的西南邊地麗江來采訪了禾雨先生,并制作了一個專題音樂節目《為祖國而歌》,全面報道了禾雨先生音樂創作的一生。禾雨和上海廣播電視界是有緣的,這首唱響全國的《北京有個金太陽》,最早就是在1964年的“上海之春音樂會”上作為重要歌曲演唱,隨后即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播放,整整教唱了一個星期的。1999年秋天,那時,禾雨先生已是重病在身,嘴唇烏黑,全身發軟。是我們陪護著他,全程接受了上海電視臺的采訪。那天我們發現,一談起音樂,久病衰弱禾雨先生的雙眼就會熠熠生輝,發出光亮,久不多語的嘴里,那話兒也多起來。他叫我們翻出他早年的一本本發黃發黑的音樂創作稿本,翻著曲譜,用顫抖的手指指著一首首人們熟悉的歌曲,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創作動機和故事。那一幕,至今歷歷在目,令人難忘。

      這是禾雨先生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訪。過后不久,禾雨就于2000年3月28日在昆明辭世了……

      屈指算來,父親離世至今已經整整十四年了。但父親生前的聲容笑貌,父親的高風亮節,父親對音樂的癡迷,對音樂教育的嘔心瀝血,父親飛揚的才華和獨特的個性,不但是我們家人永遠不忘,也使許多熟悉他的人、受過他教導的人,談起他來就眉飛色舞,如數家珍。聽過、唱過禾雨歌曲的老中青三代人,無以數計,人們深情懷念這位為祖國為人民歌唱了一輩子的音樂家。

      父親禾雨,真名段樹榮,生前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云南省音協理事、云南音樂教育學會會長、麗江民族師范學校音樂高級教師,是我省乃至全國著名的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禾雨先生逝世后,云南省文聯在昆明為他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云南文藝界領導和諸多著名人士出席了大會,云南音樂家協會主席作了禾雨生平簡介,高度評價了禾雨早年投身革命、后又為民族音樂創作和教育奮斗終身的光輝業績,及其扎根邊疆、一身正氣、無私奉獻的高風亮節。

      父親生前有個遺愿:回到麗江。遵照父親的遺愿,我們護送父親骨灰回到麗江,在紅太陽廣場,受到麗江民族師范師生員工和社會各界近千人的隆重接靈,場面壯觀。2000年4月2日,麗江地委、行署舉行了段樹榮同志追悼大會,麗江地縣各部門領導、邊縱七支隊在麗老戰友協會,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出席了追悼會。會場橫幅上寫著“一代名師、著名音樂家禾雨永垂不朽”,會場上擺放著五十多個單位和部門敬獻的花圈和挽幛,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音樂界和禾雨先生的在外學生代表都分別發來了唁電唁函。遵照父親的生前意愿,他的骨灰并沒有回到故鄉劍川,而是安放在了麗江這塊他為之奮斗、貢獻了一生的紅土地上,麗江的高山松柏將伴隨禾雨的英靈萬古長青!


      麗江人民何以對禾雨如此看重如此尊崇?父親禾雨又為何對麗江魂牽夢繞、情有獨鐘?究其一生,禾雨先生確實與麗江結下了難解的情緣——

      父親禾雨,1933年出生于大理劍川縣金華鎮。1948年,年僅15歲的父親即投身革命,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七支隊,轉戰在劍川、鶴慶、麗江、中甸等地。他一手拿槍,與敵人展開血與火的斗爭;一手拿筆,創作了大量戰斗歌曲,在七支隊中教唱,鼓舞斗志,期盼解放,呼喚勝利,“將正義的火炬燃燒到黎明”!這時,他就留意上了麗江,迷戀上了這塊有歌有舞的音樂沃土。

      迄今尚存的禾雨的第一首歌曲,名叫《將正義的火炬燃燒到黎明》,就寫在滇西北大地上,創作于戰火紛飛時,流行于滇桂黔縱隊七支隊。禾雨詞曲,當時(1949),作者年方十六歲,歌曲寫道:“親愛的同志們,別想念家鄉;家鄉雖然好,但革命何嘗不是為了她?……前進吧,同志們,沖上前,沖上前!英勇殺敵,拿敵人的槍炮,來消滅敵人,將正義的火炬,燃燒到黎明!” 滇西北全境的解放比全國解放晚得多,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邊縱七支隊正在為解放滇西北而南征北戰、浴血奮斗,可見這首歌曲正創作于禾雨在邊縱的戰斗倥傯之中。

      云南解放后,父親禾雨進入大理師范學校讀書,學到了音樂專業知識。期間,禾雨創作了一首《祖國像初升的太陽》,表達了他對新中國誕生的無限喜悅之情。詞中寫道:

       

      青色的夜幕悄悄地散去,黎明的曙光顯露在東方;清晨的微風吹醒了大地,河面上飄著金色的波浪……

      美麗的朝霞閃著光芒,高高的樺樹上鳥兒在歌唱;無邊的田野歌聲飛揚,親愛的祖國好像那初升的太陽!

       

      多么抒情而富有詩意的的詞韻,多么優美而悅耳動聽的音律! 1950年,禾雨創作這首歌曲時,年僅十七歲,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到禾雨的文學修養、音樂天賦和音樂創作的才華才能?!@里還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禾雨先生創作的歌曲中,絕大多數都是他獨自作詞作曲的。因此,禾雨不但是獨具音樂特色的作曲家,他還是一位很有文學造詣的詞作者。詩意濃郁,瑯瑯上口,是禾雨歌詞的顯著特點。再請品嘗一首禾雨的《高原夜歌》的詞境:

       

      高原的夜晚多么寧靜,月光給大地披上紗巾。是誰吹響了快樂的竹笛?撥動著姑娘美麗的心靈。

      有心隨著笛聲縱情歌唱,又怕打斷小伙子心頭憧憬。讓我掏出口弦輕輕吹奏,火熱的心兒伴隨著笛聲馳騁。

      笛聲在編織未來的美景,口弦訴說對家鄉的深情。把青春獻給親愛的祖國,這就是年輕人心中的愛情!

       

      這分明就是一篇詩意盎然的詩,一支寧靜悠揚的歌,一幅優美動人的畫,一曲高原兒女含蓄而純美的愛情小夜曲!這就是禾雨的歌詞,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歌!這首歌,同樣創作在1950年代,正是禾雨青春熱血風華正茂之時。禾雨,一個音樂家,能具有這樣的文學藝術修養,應該令許多自矜為“詩人”的人汗顏。

      1955年,父親禾雨從大理師范畢業后,他毅然回到“初戀闊別”后的麗江,先后在麗江地區文工團、地區中學和師范學校工作,一邊從事音樂編導和教育,一邊搜集整理麗江民族民間音樂,從事音樂創作。

      正是在這個時候,父親將自己的筆名定為“禾雨”,寓意他的追求和心境?!昂逃辍?,本為白語“美朵烏指山”,意為“禾苗盼望及時雨”?!斎?,你也可以根據字義將其理解為“禾苗上晶瑩的雨露”,或者“禾苗沐浴在陽光雨露里”。非常巧的是,它與麗江納西人的兩大主姓之一的“和”姓近音。因此,后來許多人都不知道父親的本姓原名,只知其筆名,而且只以為父親是納西族“和”姓人,都稱他為“和老師”。父親聽了,也僅善意一笑,不作辯解。其實,父親的心里也早已把自己當作了親親的納西人。禾雨先生音樂界的老友、曾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朱踐耳2001年為《北京有個金太陽——禾雨歌曲選》題詞:“禾苗茁壯豐姿在,雨露滋潤細無聲”,這可能是對禾雨筆名寓意的最好詮釋了。

      從此,父親禾雨緣定麗江,生死難解。即使是后來,由于父親出色的音樂才賦和優異的創作實績,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1957年奉調到云南人民出版社,擔任音樂編輯。但他心系邊疆,始終放不下玉龍山下金沙江畔這方熱土,不久他又自愿申請返回麗江工作。再后來,有關部門曾經幾次要抽調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音樂部門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從此,禾雨扎根麗江,一心一意,潛心求索,幾十年如一日,為麗江民族教育的發展,為發掘、整理、繁榮納西族、白族、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民間音樂和文化,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直到1995年離休,直到2000年生命的最后,父親禾雨都一直生活在麗江,工作在麗江,奮斗在麗江,成為麗江音樂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元老和泰斗。

      ——父親禾雨這種熱愛邊疆、扎根民間、不計得失、淡泊名利、潛心鉆研、無私奉獻的高風亮節,永遠值得后人敬仰。每當我們遇難而退、貪圖享樂或者急功近利、心存二心之時,想想父親的一身正氣,時時令人汗顏。

      父親禾雨扎根麗江,幾十年來足跡踏遍了麗江的山山水水,走遍了民族的村村寨寨。是麗江這方美麗的熱土養育了他,是麗江各民族神奇的風情陶冶了他,是麗江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熏染了他,是麗江多如江河的民歌民謠像母親的乳汁滋養了他。同時,父親禾雨又以他非凡的天賦、驚人的勤奮、澎湃的激情和不竭的創造力,無私地奉獻和回報給麗江這方土地,回報給這里的各族人民——

      在麗江這塊土地上,父親禾雨培養了幾千名人民教師,不但像珍珠般地撒遍滇西北的村村寨寨,而且遍布華夏神州,禾雨先生的許多音樂高徒已經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文藝團體的棟梁之才,撐起了一片又一片藝術藍天。禾雨先生一身正氣,光明磊落、嫉惡如仇的品質和嚴謹治學、勤奮鉆研的精神,將永遠成為學子們的鏡鑒和楷模。

      在麗江這塊土地上,父親禾雨創作了上千首特色鮮明、種類多樣的歌曲,在全國100多種報刊發表了大量音樂作品和理論文章,出版了十一本專著,唱出了響徹全球、傳播幾代、魅力永存的美妙樂章,成就了他作為著名音樂家的榮光。

      在這里,父親禾雨最終定稿了代表作《北京有個金太陽》,并被推向全國各地傳頌,至今生命力不朽;

      在這里,父親禾雨完成了扛鼎之作《祝福媽媽》,不用說它那優美動人的旋律,單看它那美妙含蓄的歌詞:“天上的白云軟又軟,軟又軟∕白云般的棉花做衣裳,做衣裳∕姐姐做棉襖媽媽穿呀,∕祝福媽媽幸福安康?!翁焐系男切敲饔至?,明又亮,∕星星般的珍珠連成串,連成串。∕妹妹做項鏈媽媽戴呀,∕祝福媽媽長壽安康……”這真摯感人的愛意就打動了世界,引起人們的廣泛共鳴,因此1995年被聯合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評為一等獎;

      在這里,父親禾雨1950年代創作的《趕車納西人》曾代表中國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會,獲獎并灌制成密紋唱片,又被起用為蘇聯廣播電臺片頭音樂……

      在麗江這塊土地上,父親禾雨創作、編著和主持編修了大量音樂作品和專著,已經成為國家音樂教育的經典:如禾雨創作的歌曲《北京有個金太陽》《祝福媽媽》《一船河肥一船糧》《高山站在云霞上》《納西山歌》等歌曲已分別成為我國小學、中學(中專)、大學的音樂教材;如禾雨編著的《云南花燈常用曲調101首》《少年兒童歌曲100首》等專集已被列為師范音樂教育鄉土教材和輔助教材。

      同時,父親更多地傾心于少年兒童音樂創作,為祖國的未來傾注了不盡的愛心。這項工程,他在晚年尤為注重,他認為:“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春天,人類的希望。在人們關心祖國的未來,紛紛給少年兒童奉獻禮物的今天,我把這些在他們身上得到啟示而寫成的滲透著心血的歌曲,熱誠地獻給少年兒童們……”由此,父親禾雨用多年時間,創作、編選、出版了《禾雨少年兒童歌曲選》《少年兒童歌曲100首》《中外著名少年歌曲選》等歌集,這些歌集一版再版,深受孩子們和教育部門的喜愛和推崇,父親禾雨先生也被譽為“一代名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父親禾雨創作和搜集整理的少兒歌曲中,有不少是采用麗江和滇西北地區的民族民間童謠的,如收入全國統編小學、幼兒音樂教材的系列歌曲,《白鶴啊,請借一借你的翅膀》《藏族少年唱太陽》采自云南迪慶藏區,《老鷹抓小雞》采用了麗江漢族兒歌,《保護小羊》則采用了怒江傈僳族民歌。除此之外,還有采自蘭坪白族民歌的《白月亮,白姐姐》,采自大理劍川白族民歌的《月亮出來亮堂堂》,采自麗江傈僳族民歌的《踏歌來》……其中,采自麗江納西族民歌而創作的少兒歌曲就更多了,如《哄云雀》《唱云雀》《呀阿麗》《串花園》《抓指頭》,等等,既好聽,也很有名。像這樣,把眾多具有麗江濃郁地方特色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元素改編成歡快優美的少兒歌曲,并成功推廣到全國的音樂家,禾雨先生可謂是第一人。

      ——可以說,父親禾雨的音樂創作因麗江而豐富,邊地麗江因禾雨的音樂歌曲而更知名。禾雨雖然地處偏僻的滇西北一隅,但禾雨的歌聲連著他的聲名卻遠播云嶺之外。也才出現了本文開頭所述的“奇事”,當記者在麗江發現了禾雨,一時成為重要新聞,在報刊上驚呼:“《北京有個金太陽》的作者在云南!在麗江!”

      麗江,今日已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勝地。但在解放初,父親剛踏上這塊土地之時,偏僻、閉塞、落后,還是她的代名詞。再早些時候,麗江干脆被稱為“被遺忘的古納西王國”、“天邊女兒國”,散發著幾許蠻荒氣息……正是像父親禾雨這樣的一個又一個仁人志士,融入了這塊土地,一代又一代地建設、開發、宣傳,麗江的獨特魅力才越來越被外界所發現所認識。

      在父親禾雨的心目中,“納西族是愛的民族。滇西北的麗江地區,是納西人民聚居的地方。神奇、美麗、豐富。光彩奪目的玉龍雪山和連綿起伏的山巒,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大自然凝固了的旋律;美麗的金沙江,清澈的玉泉水,不時唱著動聽的歌謠。優美的環境哺育著納西人民,激勵著他們用雙手打扮自己的家園,用美妙的歌聲歌唱對家鄉、對祖國的愛?!保ê逃辍吨袊{西族歌曲選·序言》)

      父親禾雨,這個白族的兒子,以心作筆,以血為墨,以大地當紙,為納西、藏、白、彝、傈僳等各族同胞譜寫了大量優美動人的音樂作品,也給麗江這塊神奇的地方插上了飛揚的翅膀——

      一部混聲合唱《趕車納西人》,1960年4月創作于麗江一個叫“拉美榮”的地方,歌中寫道:“三匹大紅馬,套車跑麗江,啊喂!穿過柳樹林,又過小田壩,照山甩一鞭,一路鈴鐺響……趕車納西人,駕車奔遠方?!睙崃?、樂觀、風趣的旋律,1962年代表中國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獲獎并制成密紋唱片;同年4月,起用為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每周一歌播送;

      一曲《阿里里獻給毛主席》,從玉龍山下唱到春城,后來又由十六個民族的姑娘共同演唱,成為1964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中的優秀節目,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及各國駐華使節官員為它熱烈地鼓過掌,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為之拍攝了專題片,唱片社錄制了密紋唱片,歌曲頗受群眾喜愛,廣泛流傳。

      一首《納西花華色》,作為富有生活氣息的納西小歌舞,描繪了納西族男女老少大干四化建設的歡快情景,1991年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將其定為三十周年縣慶的主題歌,歌曲的民族和聲寫作技法,被專家選入全國通用的《師范大學作曲教程》。

      一支高亢嘹亮的《納西山歌》:“春風吹遍玉龍山,羊群如云花似海。心中快樂裝不下,化作歌聲飛出來……”由著名音樂家、《唱支山歌給黨聽》的曲作者朱踐耳插上輕巧靈動的音樂翅膀,飛進了北京的舞臺,飛進了中央電視臺的銀屏,最后被選入上海音樂學院的聲樂教材。

      一曲《請到我們家鄉來》,熱情親切地唱出了新興的華坪縣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迅速崛起的自豪:“家鄉的水嘛家鄉的山,火紅年代展風采……萬紫千紅花似海,迎接光輝新時代。哎,富饒的華坪可愛的家鄉,充滿陽光充滿愛?!背蔀殡娨晫n}片《富饒的華坪》主題歌。

      一首的《格?;樯抖涠溟_放》,自從1956年誕生以來,以其優美、豪邁的藏族歌舞形式,就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多少年出現在麗江各級舞臺的表演中,至今仍是麗江各地民間樂隊自娛自樂的保留節目,成為麗江各族人民耳熟能詳的傳統歌曲。人們自豪地邊唱邊舞:“格?;樯抖涠溟_放?藏民的弦子喲為啥拉得這么響?春風吹到草原上,金花銀花遍地開放……”什么是傳世之作?能夠得到廣大老百姓口耳相傳、經久不衰的藝術品,那就是豐碑,那才是真正的傳世之作!

      此外,還有《阿里里唱給運動員》《歡迎你到麗江來》以及《串花園》《呀啊麗》《唱云雀》等納西族民間音樂作品,其歡快動聽的旋律,將伴隨著麗江的進一步開放而為世人所了解和喜愛……

      1996年在震驚世界的麗江“二·三”大地震中,年逾花甲的父親禾雨奮然命筆,在簡陋的抗震棚里寫出了《重建麗江》《人民軍隊愛人民——獻給赴麗江抗震救災的子弟兵》兩首歌曲,并不顧余震危險,親自趕到解放軍戰士中指揮和教唱,極大地鼓舞了軍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信心。

      麗江,滇西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漢、藏、白、納西、傈僳各民族和睦相處,蘊藏著豐厚的文學藝術寶藏。在這塊熱土上,父親禾雨扎根民族民間土壤,精耕細作,創作出大量膾炙人口的音樂歌曲,奉獻給養育他的這塊土地和人民。禾雨大半輩子生活在滇西北,工作在麗江,禾雨因麗江的音樂元素而成名,麗江因禾雨的音樂歌曲而揚名。

      最后再讓我們梳理一下,禾雨先生在麗江這塊土地上為各民族兄弟姐妹創作的音樂代表作:

      ——創作于1952——1962年的《北京有個金太陽》,取材于藏族民歌,自不必多說,其優美歡快的旋律唱徹全國,廣泛流傳;

      ——創作于1985年的《祝福媽媽》,這首具有云南藏族民歌風的兒童歌曲,天真、純凈、優美,1995年作為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主題歌,并獲得這次大會文藝評獎的一等獎;

      ——《趕車納西人》,具用濃郁納西民歌風味的混聲合唱,熱烈、樂觀、風趣, 1962年代表中國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獲獎并制成密紋唱片;同年4月,起用為中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每周一歌播送;

      ——禾雨作詞,采用納西族民歌創作的《阿里里獻給毛主席》,“啊喂啊喂啊喂喂——阿里里阿里里啊喂,里里約格花花賽,啊喂里里約格花花賽”,這飽含深情的優美而獨特的旋律,已成為納西歌舞音樂的經典元素,深受納西人民喜愛,持久傳唱。這首歌曲是1965年,全國少數民族群眾業余藝術觀摩演出會上云南省代表團演出的主要節目,由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新聞簡報》攝入了演唱這個歌舞的鏡頭。歌曲并于同年6月由中國電影出版社灌制成唱片;

      ——“白月亮,白姐姐,真心說給小妹妹:我想和你成雙配,難對你開口??诓婚_心不依,開口又怕得罪你;答不答應在于你,何必又害羞?”這首《白月亮,白姐姐》,是一首優美的白族民歌,僅僅流傳在邊遠的怒江蘭坪,被禾雨先生像珍珠般的采掘出來了,它以含羞的心情和恬靜的歌聲,唱出了白族青年對愛情的追求,深受白族人喜愛;

      ——“踏歌來,踏歌來,爸爸上山砍栗柴。嗨嗨,砍栗柴!”這首稍快、歡樂的《踏歌來》,和另外一首《保護小羊》的游戲歌,“一群小羊上山崗呀,突然來了三只狼。獵人獵人快快來呀,快來保護小綿羊……”,都是禾雨先生分別采用麗江和怒江的傈僳族民歌音樂元素創作的,都被選入了《中國少兒歌曲選》;

      ——1956年寧蒗彝族自治縣成立,禾雨和著名彝族作家李喬作為省民族代表團的成員參加了這次盛會。會期中,李喬、禾雨作詞,禾雨譜曲,創作了《小涼山升起了溫暖的太陽》,一起頭:“??!啦——小涼山升起了溫暖的太陽,十一萬人民心花怒放……”那旋律飽滿熱情,優美悠揚,真實地表達了小涼山各族人民慶祝翻身解放歡欣鼓舞的心情。1986年寧蒗彝族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時,這首歌被定為了寧蒗縣的縣歌。

      同年,父親禾雨應寧蒗縣政府之邀,參加了自治縣三十周年慶典,他又寫了一首《小涼山新歌》,獻給寧蒗各族人民。歌曲富麗堂皇,反映了小涼山的巨大變化,歌中熱情洋溢地寫道:

       

      小涼山披上了金色的盛裝,金沙江揚起了金色的波浪,高舉金杯,縱情歌唱,歡度這金子般的好時光……

      小涼山披上了五彩的盛裝,生活像山茶花一樣自由開放,民族大團結,建設小涼山,要把金色的道路鋪向太陽!

      ………

      任何一個作曲家,只要創作出其中一首這樣的歌曲,可能就能揚名天下。禾雨一生竟然創作出這么多令人難忘、經久不衰的好聽歌曲。

      這就是禾雨,這就是禾雨對滇西北土地,對麗江各族人民深摯的愛,這愛濃得和這塊土地分不開了!父親禾雨,緣定麗江,情系麗江,魂牽麗江,與麗江各族人民同呼吸,共患難,禾雨的名字和禾雨的音樂作品已經深深地烙印在億萬各族人民的心上。有人評價禾雨先生是“紅土地的歌者”,李喬說“禾雨的榮譽屬于云南”,禾雨的碑銘刻著:“北京有個金太陽永耀神州,滇陲失袂教育家名垂青史”。著名詩人毛詩奇在禾雨先生紀念簿上題詞,道:“玉龍樂魂——悼念禾雨先生?!?o:p>

      這,絕非是空譽之詞。玉龍山不老,金沙江長流,父親禾雨創作的優美旋律,將永遠響徹這塊紅土地;禾雨先生編創的少兒優秀歌曲,將成為永恒的號角,鼓舞著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為他們的精神食糧;禾雨先生搜集整理的各民族音樂典籍,已成為中華民族樂苑百花中獨具魅力的奇葩……

      我們相信:心里裝著人民的人,人民也會永遠記得他。善良而多情的麗江各族人民,將會永遠記得這塊土地這方風情哺育起來而又為這塊土地這里的人們深情歌唱過一生的優秀音樂家——禾雨先生。

      玉龍樂魂,飄香人間!

       

                                      2014年農歷中元——中秋節,于麗江

       

       


      (作者:佚名 編輯: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