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8fxlw"><object id="8fxlw"></object></button>

    1. 國家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到文山學院檢查指導工作

      時間:2016年10月08日信息來源:不詳 點擊: 收藏此文 字體:

             

              9月27日,國家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在州委書記納杰、硯山縣委書記李紅的陪同下,來到我校掛鉤扶貧點硯山縣者臘鄉夸溪村委會文山學院后勤保障基地檢查指導工作,聽取了學校黨委書記熊榮元關于行業扶貧模式和基地建設的工作情況匯報。
              熊榮元書記向何秀超局長介紹了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文山學院結合掛鉤幫扶點硯山縣者臘鄉的實際,認真落實學校的主體責任,發揮教職工的主體作用,全員參與搭建??h校鄉校企合作平臺,把發展后勤保障基地等“四個基地”建設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起來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脫貧的行業扶貧模式和過程。
              熊榮元書記為到場的領導們詳細計算了文山學院通過行業扶貧,建設基地,發展產業,即將實現增收的六筆賬。一是抓實土地流轉促增收。在羊革、夸溪兩個行政村流轉土地3200畝,每畝每年流轉土地租金750元,是農戶傳統種植玉米水稻純收入的2倍(種植玉米、水稻每畝產值800元到1200元,除去種子、農藥、化肥和勞動力成本,純收入300元到400元),每年可為群眾增收240萬元。二是抓實基地務工促增收。組建旺溪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羊革、夸溪等村60歲以下勞動力150余人到基地打工,以每人每天平均70元計算,每人每月(25天)平均務工收入1750元,每人每年增收2.1萬余元,每年群眾務工增收240萬元。這樣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解決了群眾以往長期外出務工造成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三是抓實優質水稻供應促增收。組建批灑村旺智農民專業合作社,動員群眾種植優質水稻,由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統一收購,并以市場價格供應文山學院。目前,群眾種植優質水稻500畝,以畝產850斤、單價2元計算,每畝稻田每年創收1700元,全年創收85萬元。四是抓實生豬、禽蛋供應促增收。采取“學校+合作社+農戶”的訂單模式,鼓勵支持群眾大力發展生豬和土雞養殖,由批灑旺智專業合作社和夸溪旺溪專業合作社統一收購,并以市場價格供應文山學院。合作社每月供應鮮豬肉2.23萬斤,雞肉4600斤,禽蛋7.8萬個,每年為農戶增收520萬元,帶動群眾致富467戶。五是抓實青儲飼料種植促增收。采用“統一品種、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的栽種模式,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訂單運作方式,由旺溪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戶訂單種植青貯飼料玉米500畝,平均畝產4000公斤以上,每公斤按0.4元的價格現金收購,每季畝產值1600元,每年可種植2至3季,預計年產量6000噸左右,可為群眾增收240萬元。六是抓實資金入股促增收。積極幫助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申報產業項目扶持資金,以夸溪村委會2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名義入股基地,每年按股金的10%左右比例保底分紅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時,夸溪村委會用上級爭取項目資金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幫助企業協調用工等方式作為紅色股份入股,每年企業根據效益情況按不低于股本金2%的比例保底分紅給夸溪村委會和9個村小組,解決村級組織無錢為群眾辦事的問題。
              何秀超局長認真聽取熊榮元書記的介紹,并仔細詢問文山學院近年來的發展情況,對學校后勤保障基地創建,扶貧點產業發展,農產品經營模式、價格,食品安全,建檔立卡戶如何通過合作社進行增收等方面進行了調研。何秀超局長對文山學院瞄準脫貧摘帽目標,創新性地開展的“教育扶貧+”模式的做法、取得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學校對學校今后精準扶貧、基地建設等工作如何利用標準化提高產品質量、用產業化擴大生產規模、用規?;洜I促增收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作者:佚名 編輯:文山學院)

      網友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