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8fxlw"><object id="8fxlw"></object></button>

    1. 文學院舉行中美詩人詩歌·生態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7年03月27日信息來源:不詳 點擊: 收藏此文 字體:

       

      3月16日下午,云南大學第八屆中華文藝復興論壇暨中美詩人詩歌•生態學術研討會在東陸園科學館二樓報告廳拉開帷幕。美國普利策文學獎獲得者Gregory Pardlo,美國惠迪爾學院詩人Pony Barnstone、Scott Creley、Michelle Chihara,詩人、詩歌翻譯家和評論家Ming Di,云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生森,撒嬌詩院院長默默,詩人、批評家、大學外語教學部副主任王浩,公共管理學院王凌云(一行)老師、文學院杜鮮老師、外國語學院徐莎老師、藝術與設計學院龍曉瑩老師等參加了研討會。本次研討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集體研討和交流主要在3月16日下午和3月18日下午舉行。

       

       

      3月16日下午主要圍繞中美詩歌互譯進行,由文學院杜鮮副教授主持。在此之前,中美詩人已經互結對子,用自己的母語翻譯了對方的詩歌。研討會分四組來對原詩和翻譯的詩歌進行朗誦,并闡釋互譯詩歌的感受。

       

       

      第一組是一行、Scott和王浩老師,第二組是徐莎和Michelle,第三組是默默和Tony,第四組是李生森和Gregory。詩人們在朗誦自己詩作的同時,暢談了用另一種語言翻譯詩歌的差別與技巧。種詩歌互譯形式,是詩人與讀者、與詩中的人交流,是跨越兩種語言的障礙,相互溝通、合作、交流。

      3月18日下午,詩人們再次相聚東陸園繼續研討,主要以人人發言的方式進行,王浩主持本次研討會。

       

       

      美國普利策文學獎獲得者Gregory Pardlo、撒嬌詩院院長默默、美國詩人Tony、一行、Ming Di、徐莎、杜鮮、龍曉瑩等中外詩人、學者上臺發言,發表自己在本次詩歌互譯活動中的體驗與感受。

       

       

      本次研討會時逢美國惠迪爾學院的一批學生來華考察和體驗,其中一部分同學在研討會上朗誦了他們用英語寫的詩,另一部分同學交流了他們在云南大理進行生態調查過程中的見聞和感受。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旁聽了本次研討會。

      文學院院長李生森教授最后做總結發言,他說每一棵植物需要被重新發現,希望那種自在的詩意顯現出來,而自己也是用這種心靈進行詩歌創作與批評。在中美詩人共同參與下,云南大學第八屆中華文藝復興論壇暨中美詩人詩歌•生態學術研討會圓滿結束。

       

       

      文學院  供稿

      (編輯:馬競歐)

      云南大學成人高考、云南大學成人高考報名
      (作者:佚名 編輯:云南大學)

      網友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