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8fxlw"><object id="8fxlw"></object></button>

    1. 追回天籟—學院組織師生赴富民縣小水井村觀看村民合唱團演出

      時間:2015年05月27日信息來源:不詳 點擊: 收藏此文 字體:

       

       

      2015年5月24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學院組織師生50余人赴富民縣小水井村學習考察,觀看小水井村村民合唱團專場演出。黨委書記張京龍,黨委副書記、院長范德華,黨委委員、副院長楊永坤參加活動,省旅發委人事處調研員楊宏應邀出席。

      小水井村是一個幾百戶人家的高山苗寨,村民是地道的農民,世代耕種。但最近幾年,小水井村村民合唱團一次次的參加國內的重要音樂節,一次次的被國內的重要媒體邀請,也一次次的震撼和蕩滌人們的內心,把茫茫一片大地都感動了……

      唱歌的村民一排排站在簡樸的石階上,才一開口便全場屏息,唱出來的是多聲部自然和聲,沉著、柔和、悅耳。合唱團的團長介紹著歌曲內容,一首一首聽下來終于明白,這樣的歌唱是一門傳代的大課程。中年傳教給青年,青年傳教給小孩,父母傳給兒女,兒女傳給孫輩。歌聲是一種載體,傳播著人間的基本情感。歌聲成了村寨的共識,村民的默契,世代的叮嚀,這種叮嚀天天用多聲部自然和聲完成。

      合唱團團長說,給予這里啟蒙的是一位英國傳教士,但村民們完全不認識五線譜和簡譜,只能在繁忙的父輩嘴邊撿到一些斷斷續續的歌聲,最終竟然連貫成一首首純凈可愛、無拘無束,那么合乎藝術本性、音準得無懈可擊的巨大音箱。

      “天籟,天籟之音!”這些樸實的村民,未失天籟,未失天真,未失天性。這樣的人和這樣的聲音越來越少,大多只能從兒童中,從邊遠地域的荒漠間尋找。

      當今的城里人,當今的藝術界失落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天籟。追回天籟,追回每一個青年學生心中的天籟。參加活動的師生紛紛表示,此行是藝術的洗禮、文化的洗禮、心靈的洗禮,也必將激勵著我們在學院的文化建設中追回天籟之音,點燃青年學子心中的夢想……

      (作者:佚名 編輯:云南旅游職業學院)

      網友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